50米在车灯远光照射下环卫工背心的反光条不明显
100米在车灯远光照射下环卫
工背心的反光条已看不见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王警摄
据西安市市容园林局统计,自2011年8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日,全市共发生107起造成环卫工伤亡的交通事故,其中12人死亡,12人重伤。这些事故大部分发生在凌晨或夜间。
为此,环卫服上的反光条引起我们关注。本报从西安市城6区及高新区、曲江新区调查了解,有部分环卫服常年遭频繁洗涤或作业磨损,造成反光条缺失或损坏,在黑夜中影响了反光效果甚至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实验
1
无光道路下环卫服反光条只能在25米内看到
实验材料:一件从环卫工身上脱下沾满污渍的蓝色的长袖环卫服;一件使用数年反光条损缺的红色环卫马甲;一件使用数年但保存完好的警用反光马甲。实验场地:四种光线条件下的城市道路
实验过程:11月4日凌晨5时在不同光线道路上,利用月光、路灯以及车灯观察环卫服和警用反光马甲的反光效果的可视距离。一人坐在车内打开车大灯,另三人分别穿着三件反光衣服沿车灯远去。车内一人记录在距车多少米处,无法通过肉眼看到这三人。
1.无光道路
凌晨5时许,记者听见阵阵扫地声,和环卫工相距10米时,记者才看见环卫工在打扫该路段。
车辆在打开大灯后,三人穿反光衣服沿灯光前行。在行走至25米处时,车内记录员已无法看到身穿蓝色长袖环卫服和红色环卫服的两名实验员,此二人消失在黑暗中。此时,车内记录员看到身穿警用反光马甲的背部仍有明显的白色反光。当行走至约100米距离时,身穿警用反光马甲的实验员淹没在黑暗中。
2.路灯良好,但有树荫
车辆打开大灯,三人穿环卫服和反光马甲沿灯光前行。在行走至30米处时,车内记录员仅能若隐若现地看到身穿蓝色长袖环卫服和红色环卫服的两名实验员,到40米处时这两名消失在树荫下。而身穿警用反光马甲的实验员行走至100米处时才呈若隐若现状态。
3.一侧有路灯道路
车辆停放在小南门处,三名实验员身穿反光衣物向含光门走去。当行走至50米处时车内观察员已无法看见穿蓝色长袖环卫服和红色环卫服的两名实验员。而身穿警用反光马甲的实验员行走至含光门处时,观察员仍能看见他背上泛着白光的反光条。
4.光线充足道路
东二环路灯非常完善,这种光线下,无论身穿有无反光效果的衣物,均能在正常范围内看见。实验结论:虽然记者注意到环卫服上的反光条直接和外界接触,而公安背心上的反光条外层还用透明薄膜所保护着,但这不能直接说明警用背心的反光材料比环卫服好。因为工作环境和性质的不同,环卫服经常脏洗涤频繁,反光条容易受损,而公安马甲并不需太多洗涤,所以反光条保护良好。
实验
2
穿过三年的环卫服相隔20米反光条仍不亮
实验材料:莲湖区(穿了快三年)、高新区(穿了快三年)、雁塔区(超过三年,反光条磨损缺失)、碑林区(穿了四年,反光条磨损缺失)、灞桥区(刚洗过,穿了不到半年)、曲江新区(穿了半年)、未央区(穿了一年,刚洗过)、新城区(全新)各找来一件含有反光条的环卫工人工作服以及一件警用反光马甲(穿了有一年)。
实验场地:地下停车场,光线较为昏暗
实验过程:记者将这9件衣服平整悬挂在长绳上并依次标号,衣服背部的反光条直对远处汽车。随后记者打开轿车大灯,从100米处向反光衣服驶来,观察不同距离这9件衣服背部反光条的反光情况。
实验结论:环卫服穿着超过半年,反光条的警示作用就会大幅下降;穿过三年的环卫服,相隔20米反光条仍不亮;穿着半年至四年,50米以内才能看见;穿着超过四年,警示作用完全消失。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却发现,超过5成的环卫服使用在两年或两年以上,大部分环卫服反光条磨损甚至缺失。“这衣服上的反光条就是我们的安全保障。”一些环卫工人说,“但衣服的更换频率却很低,都是穿烂了,没法再穿了才换衣服。”
对比国标
8件环卫服反光条无一件符合国标
记者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上找到了关于《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国家标准,该国标对警示服无论是款式、反光材料用料宽度面积以及逆反光性能均进行了规范,并于2007年实施。其中规定,警示服装上反光条宽度不得低于5厘米,反光材料最小面积:3级警示服(0.20㎡)、2级警示服(0.13㎡)、1级警示服(0.10㎡),记者用此标准测量8件环卫服和1件警用反光马甲,发现8件环卫服反光材料宽度和面积均不达标,而警用反光马甲达到国家2级警示服要求。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需的时间=驾驶员反应时间+制动器的反应时间+制动器的工作时间。
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与制动器的反应时间的总和约为1秒。记者计算当车速在60公里/小时,仅仅这1秒的反应时间,车辆就可以蹿出约17米。而车况良好的普通轿车在干燥路面以时速60公里行驶时,制动距离为13米。
“如果当车速在60公里/小时,整个制动过程中车辆最少也会向前继续行驶30米。照此速度车辆行驶至距保洁员20米处时才发现前方保洁员,驾驶员再刹车已经来不及了。”交警解释说,“清晨五六点这个时间段比较特殊,路面上会有一些彻夜未眠疲劳驾驶的,也会有一些刚刚睡醒上路的。这些驾驶员他们的生理反应都不是的状态。再加上此时路况好车速快,在光线不充足的路段很容易发生车祸。”
现实困境
目前陕西没有此类检测设备
“检测环卫服的反光条效果,核心数据是逆反系数,必须要做逆反射实验。”连日来记者咨询了多位高校光学教授以及多家光学研究所教授,他们在看到《职业用高可视性警示服》的国家标准时说,“实验要求,仪器必须可以地控制光源入射角和光探测器的观测角。目前陕西省还没有此类检测设备。”
陕西计量院的光学实验室工作人员说:“预计明年我们会搭建一个能准确测量此类反光材料逆反射系数的权威平台。”
专家观点
反光物质暴露在外,影响反光寿命
“其实无论是公安还是环卫工人使用的反光服装,即在布条上粘贴了有荧光反射效果的高分子物质。”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系宋忠孝教授说,“这些物质长期暴露在外,受风吹日晒,此外由于环卫工人工作环境较脏衣物经常清洗导致这些物质磨损或者脱落,造成没有反光效果。”
“公安的反光条上有一层保护膜,能够防止反光物质的损坏,再加上背心上大面积地使用反光条,自然反光效果要好很多,寿命也要长一些。”宋忠孝说,“至于环卫服的橘红色,其反光效果几乎微乎其微,主要是以鲜艳醒目的颜色来刺激视觉,起到警示作用。”
上海工作服定做-职业装定制-工装定做厂家!
网站:http://sh-gzfdz.ebdoor.com